《国际商报》特约访问锦程物流执行总裁魏作才先生
来源: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
发布时间:2020-12-24
近日,《国际商报》特约锦程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魏作才先生,作为嘉宾对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海运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商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商务部直属的国际商报社发行,是我国在海外发行最广的报纸之一。外国驻华商务机构、商社大多把《国际商报》作为了解中国商务政策动向的市场的必读报纸,许多海外商界人士评价《国际商报》是同中国做生意的首选报。是我国商务领域具有行业独占性和权威性的日报,是中国政府加入WTO时承诺的刊登进出口管理信息的指定媒体,是海外发行区域最大的中国财经报纸之一。
随着海外疫情蔓延,中国出口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物流环节,船和集装箱滞留海外,海运价格上涨和“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等现象正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影响外贸稳定发展。《国际商报》在8月27日和12月3日分别刊发《外贸企业直面国际运价飙升压力》《运价还在涨,出口企业挺难的》等报道,持续关注外贸企业遇到的海运难题。为进一步探讨此问题,《国际商报》组织来自企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进行全方位解析。
专家圆桌
林备战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秘书长蔡家祥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
魏作才 锦程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周诗豪 运去哪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许英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主任(排名不分先后)
关于外贸企业遇到的海运难题,锦程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魏作才先生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对市场趋势进行了精确研判。
Q1: 造成此次运价持续快速上涨和“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魏作才:今年我亲身感受到整个航运市场的波动起伏,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不仅运价快速上涨,而且“一舱难求”“一箱难求”。非理性行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非常大,对外贸的负面影响也在加大。外贸企业为了按约及时交货,不得不计成本抢船和抢箱。因为违约带来的成本高企,供需失衡导致运价三五倍地飙升,甚至到欧洲的航线以前只要一两千美元,现在逼近一万美元,即便如此仍然很难拿到集装箱。
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六大原因:一是海外疫情蔓延,产业链和供应链受阻,海外客户到中国采购商品多,进口相对少,导致外运的货船和集装箱多,而回来的少,长此以往使得箱量严重不足,运费上涨;二是疫情导致海外港口、口岸装卸效率低下,作业工人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关键岗位很难找到替代工人,清关时间普遍延长,由以前的十天半个月到现在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打乱了正常航程,导致集装箱滞留海外;三是在港口卸货后,需要堆放在堆场或目的地掏箱检验检疫,作业效率的下降使得集装箱不能及时回到集装箱场站和港口;四是疫情发生后,船公司受损,船员人力减少,运营成本增加,加上船公司形成的联盟和运营生态,普遍愿意减少船量和班次,节省开支,提高单箱运费,保持船公司收支平衡;五是受疫情影响,海外相关国家的检验检疫和清关等部门作业效率降低,导致运营周期加长,船箱滞留海外;六是海运的投资特点是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由于未来走势不明朗,而且目前船公司的船和集装箱量总体不缺,只是疫情导致滞留海外,资本增加船和集装箱投资的态度比较谨慎。
Q2: 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和反复,目前外贸企业遇到的海运难题预计还会持续多久?
魏作才:从收货、入场、装箱、通关、装船、运输、卸货、清关等海运的流程来看,其中多个环节都受到影响。这种现象不可能长期持续,但短期内也较难解决,预计至少持续到明年年底。疫情持续时间总体与全球防控效果有关,只有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时候,这种现象才可能缓解或消失。与此同时,东南亚生产逐步恢复会吸引走一部分货物出口需求,可以缓解中国海运压力,运费可能随之部分下调。
Q3: 短期来看,如何采取措施缓解当前海运难题?海运治理的长久之策是什么?
魏作才:短期来看,既需要行业层面来解决,也需要国家层面来解决。从行业层面来说,需要行业联盟联合协商,加大集装箱等运力投入,推动市场回归理性。从国家层面来说,要从税收等政策方面加大对航运业的支持力度,鼓励航运业提升运力,推动价格下降,让航运市场从非理性上涨中回归到理性轨道上来;同时加大与相关国家的协商,促进全球物流链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长期来看,本次行情也反映出航运业垄断带来的弊端。由于航运业投资风险大等特点,该行业容易形成垄断和行业联盟,容易左右市场,需要国家加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