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30天内下跌23%,已有航司下调燃油附加费
来源:
好奇心日报
发布时间:2018-12-06
2018年下半年连续三次上调机票燃油附加费后,部分航空公司对此有所下调。
12月3日,海航集团旗下多家航空公司密集发布公告称,从本月5日起下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内的航线从每人20元降至10元;800公里以上的航线则从每人50元降至30元。
截至《好奇心日报》发稿,国内四大航空集团暂时只有海航下调燃油附加费,南航、东航、国航尚未有相关调整消息(国航旗下的深航下调)。
燃油附加费是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为合理疏导国内航空煤油价格变动对航空运输成本的影响,制定的一种变相补贴政策,它的调整机制与航油价格相关。
2011年之前,发改委同意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按航空煤油价格的变动情况自主确定具体收取标准。2015年时发改委将2011年规定的航空燃油价格起征线从4140元/吨上调至5000元/吨。
过去三年,航空燃油一直没有触发5000元的起征线,燃油附加费也从2015年2月起停止征收。一直到2018年6月,国内航油采购价涨到了每吨5389元才开始征收燃油附加费。当月5日国内航线发布公告称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收取1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线收取20元。
随后10月、11月航油价格涨至5859元/吨和6218元/吨,国内航线两次上调燃油附加费,最终为800公里(含)以下航线上调为30元,800公里以上上调为50元。
而本次燃油附加费价格触发下调机制,则是因为12月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下降至每吨5711元,原油价格与航油价格存在存在较高的正比相关性,前者的价格波动影响了后者的成本支出。截至《好奇心日报》发稿的过去30天里,原油价格最高下跌23%。
今年以来,由于地缘政治关系,原油价格涨跌幅较大。根据界面报道,2018年第三季度航空燃油价格同比增长40%左右,相对于上半年20%的升幅明显扩大。主要是受去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减产、原油价格相对上涨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由56.82美元/桶,升至66.87美元/桶,全年涨幅达18%。
据路透社报道,9月时俄罗斯和沙特私下敲定协议提高产出,借以让节节高升的油价降温。但因全球供应超过需求,两大指标原油价格下跌——布兰特原油和美国原油11月录得逾10年来的最大月度跌幅,跌幅超过20%。为限制价格跌幅,12月3日OPEC和俄罗斯同意持续减产至2019年。
而航空公司之所以这么密集的调整,也是因为受原油价格涨跌影响。通常航油成本占航空公司总成本的20%-30%,油价波动直接影响它们的利润。《好奇心日报》此前曾报道,2017年受油价上涨34%,东航、南航和国航因此多花了200亿元成本。根据测算,油价每波动5%,总成本将相应增减十几亿元。
民航局规定,航空公司需要自行消化的燃油价格成本比例不少于20%。某种程度上,燃油附加费是可以抵消部分成本。但根据天风证券交通物流运输分析师姜明在2018年1月22日发布的一篇报告,当油价触及燃油附加费起征点时,国航、南航、东航、海航、春秋、吉祥收入将分别增加7.1亿元、9.2亿元、7.4亿元、5.7亿元、1.2亿元、1.4亿元。这部分附加燃油费收入也将分别抵消掉这些公司国内线燃油增加部分的88%-100%,甚至还有额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