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战打响 航运业正面受袭
来源: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
发布时间:2010-11-22
人民币升值对主要从事进出口和以外币为结算单位的企业影响最大。国际航运企业提供国际间的海运物流服务,人民币升值势必对航运企业特别是中国航企的经营环境造成显著影响。汇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在航运各板块中,集装箱运输将首当其冲。中国干散货、原油等资源性货源属于进口导向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铁矿石进口国,而在去年中国正式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干散货、原油等价格下跌,诱发国内需求增加,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增加进口。整体来看,未来人民币升值将增加中国干散货和原油运输企业的业务量。此外,人民币升值将促进中国企业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带动生产设备,如钻井平台、大型储油平台等海上工程设施和其他重大设备的流动,超大型工程设施运输企业将受益。
而与集装箱运输方式匹配的则是出口产品居多,以少量多批次、多种类为特征,如家电、家具、汽车配件、自行车、纺织品、轮胎、金属制品、小五金、工具、化工品、玻璃及陶瓷制品、日用品等。整体货类的普遍特点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议价能力低。和散货船及油轮承运的资源性产品相比,集装箱运输货种消费性更强,从而刚性不强,弹性更大,价格敏感,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进出口量变化将对集装箱航运市场的运价和运量产生深刻影响。
当然,归根到底,人民币问题不只关系航运企业的收益问题,更是国计民生的大事。3月初,国家多个部委联手进行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根据机电、轻工、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测试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对于短期内的出口利润有较大影响,如升值过快,行业利润率在短期内将大幅下滑,部分行业面临亏损。
而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电行业来看,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的大户,约占出口总额60%,也是航运企业倚重的合作客户。中国远销海外的50多种机电产品虽占有较大的国际份额,但因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总体较弱,市场占有率并未带来相应的高利润和强定价权,还需较长时间来消化升值负面影响。按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测算,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
实际上,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从局部爆发到全球蔓延,让我们对集装箱运输行业如何逐步接受上游传导,由2008年极盛时期掉头向下陷入普遍持续的低迷有了最深切的体验。可以想见,一旦产业链上端的出口企业受升值影响再次收缩甚至陷入经营困境,集装箱航运业也将在劫难逃。人民币升值除了通过影响航运市场业务量对航运企业经营造成影响外,还对企业财务带来最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成本的上升和竞争力的下降,而后者将全面影响整个航运业。
首先是对收入和利润的影响。包括中资公司在内,国际航运企业的营业收入基本以美元结算为主,人民币升值将使得营业收入直接缩水。在国际航运企业中,费用支出的项目中燃油费、港杂费、润滑油费、保险费、船舶租金、备件物料等基本以美元支出为主,作为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利息支出大多为美元,人民币升值,相应减少了部分支出,尤其是燃油费用,人民币升值抵消了部分油价上涨压力。但在营运成本中占重要地位的如折旧费、工资等均以人民币计算,不受汇率变化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直接减少营业收入,但只减少部分支出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减少,对企业带来的更多是负面的影响。
其次,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其主要的营运工具是船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单位船舶的价值不断上扬,其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有资金、负债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单一方式很难满足国际航运企业发展的要求,相对而言,负债融资的资金成本较低,是国际航运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考虑营运收入与负债相配比,一般情况下,国际航运企业债务中外币债务占了较大的比例,也拥有数量不等的外币资产,以满足经营的需要。当外币资产大于外币负债,则产生汇兑损失,资产负债率上升。
第三,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国际航运企业参与的是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航运市场中,成本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就国际航运企业而言,船舶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和财务费用等固定支出占企业总成本的60%以上,其中占固定成本很大比重的备件费、船舶保险费等以外币支出。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美元计的营运成本增加,直接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而且由于航运业是资本密集兼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资产周转率低,船舶折旧费和人工费用是最主要的运输成本项目之一,这部分占据相当分量的固定成本将随人民币升值而大为增涨。如果为了保持预期人民币收入和现金流入而提高美元运价,或以人民币计价,则会削弱航运企业的价格竞争力而使市场需求减少和利润下降,使企业面临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风险。
展望未来,人民币升值问题还将在一场更长期的较量中被当作利器使用,而航运企业也应及早防范,建立有效的汇率风险监控系统,并尝试通过人民币结算等措施适时化解汇兑风险。
关键字:航运 船舶